自由時報 2011-07-12 06:00
歷任10主委 見證文建會30年演變
記者趙靜瑜/專訪
在文建會歷任主委多為政治酬庸,民眾還不記得主委名字就已經下台的窘境中,一個文化公務官員的自守與分際,便成為文化事務能否持續推動的重要關鍵,傳藝中心籌備處主任柯基良正是這樣一個關鍵性角色。
柯基良即將在本月15日正式退休,結束38年公務生涯,日前由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發起了傳統藝術界的歡送茶會,近200人將台北紅樓擠得水洩不通,包括歌仔戲界廖瓊枝、黃香蓮、小明明;布袋戲前輩許王等均到場,表演的表演,致詞的致詞,離情依依,不言而喻。
或許在一般民眾面前,柯基良不是檯面上人物;但在表演藝術圈及傳統藝術界,柯基良幾乎等同於大家長,他雖然沒有做到文化界最高政務官,但在每一個位置上,都為台灣傳統藝術把持發展方向。
「從小我就看戲長大,一開始進入國中、商職都是第一名,最後都以補考畢業。」柯基良說,小時候就是喜歡看布袋戲跟歌仔戲,後來考上公職,本來在省新聞處上班,後來因緣際會,到當時剛成立半年的文建會工作,一待就將近30年,「我自己很高興,可以從事我最喜歡的文化工作。」
30年在文建會的日子,歷任10任「老闆」,柯基良過盡千帆,他曾經備受重用,也曾被打入冷宮,最低潮就是降調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在他完全沒有古典音樂的背景,外界一片嘩然之際,柯基良運用他擅長的行政專業將國台交導入正軌,執行台灣唯一的台灣音樂文化園區預算;他也是現在每年有超過百萬人入園參觀的傳統藝術中心籌建興起者,當初面對土地取得不易,外界質疑淪為蚊子館的雙重壓力之下,仍堅持興建,為台灣的傳統藝術現代化與傳習延續,留下了最好的規模。
柯基良說,身為公務員,就是要對得起國家,「我的執著,其實來自藝術界,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們,他們的努力讓我不敢草率。」柯基良說,曾經有一任主委執意不肯答應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預算,他就約好等跟主委說明,那位主委讓他一等等了一個多小時,「我非常生氣,直接跟那位主委說,我在你門口等了一個多小時,我難道是你門口養的狗嗎?」柯基良說,那是他最生氣的時刻,「我不是為我自己而來,我是為台灣傳統藝術界需要這樣一個舞台而來,那位主委的格局,讓我非常不以為然。」但也因為柯基良的不服輸,2002年,傳統藝術中心在宜蘭開園,台灣傳統老藝師的傳習有了空間跟資源,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工程。
「沒有台灣藝術界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我,我是真的很感謝。」面對退休,柯基良敞開心胸迎接新的人生時刻,「我可以為我自己而活,做一些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柯基良也表示退休之後,應該會敢言出書,將這近30年的點點滴滴留下紀錄,也讓外界看見台灣文化發展的過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