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趙靜瑜/專訪


20年前傳統戲劇沒落,當時劉鐘元與陳德利兩位歌仔戲工作者創立了河洛歌子戲團,致力發揚精緻歌仔戲。從1991年正式推出《曲判記》開始至今19年,卻面臨財務困窘,劇團無以為繼的狀況。77歲的劉鐘元說自己年歲已高,如果有熱愛歌仔戲的人士願意承接劇團,「我很樂意交棒。」


過去的傳統歌仔戲碼,多傳「愚忠愚孝」的中國文化,因為這些劇本容易取得,卻看不見台灣自己的歷史發展,劉鐘元多年來致力編寫新劇本,從台灣本土文學找題材,過去製作了包括《台灣,我的母親》、《彼岸花》等戲,劉鐘元就這樣一齣齣戲以精緻方式呈現,希望可以累積反映台灣政治與社會的歌仔戲。


從嘉義農專畢業後,劉鐘元到廣播電台工作,後來在電台推出「廣播歌仔戲」,是台灣歌仔戲跨入廣播史上的先例,當時一起加入廣播歌仔戲的有楊麗花、陳麗雲等,也因而成為後來「電視歌仔戲」黃金時期重要的製作人之一。


劉鐘元曾集歌仔戲名角石文戶、楊麗花、王金櫻、柳青、葉青、林美照、黃香蓮、許秀年、巫明霞等人於旗下。後來創立河洛之後,包括許亞芬、郭春美等都曾經在河洛挑大樑演主角,盛況一時。


劉鐘元說,製作一齣精緻的歌仔戲,從劇本開始,就必須投注更多心血,原創劇本來了之後從修改到定稿,有時甚至要半年,其他包括演員的服裝、梳妝費用等等,種種開銷累積下來,少說都要2、3百萬。多年來河洛堅持採用西方劇場制度,重視舞台、燈光、音樂、服裝等設計,建立導演排練制度跟舞台監督,劉鐘元說,只有這樣努力,才能讓歌仔戲的藝術價值提升。


製作成本提高,劇團經營管理卻未見提升,今年河洛取消了《忠臣鑑─海瑞打虎》國家劇院的演出,理由是因為劇本晚進,導致服裝跟舞台製作不及,票房也未見理想,目前尚欠國家劇院30多萬的場租,劉鐘元說,眼前最急迫的是希望喜愛河洛的戲迷朋友能夠慷慨解囊,讓河洛的精神有機會繼續長存下去。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2010/10/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NG 的頭像
    PING

    香聲綿延‧黃香蓮 非官方部落格

    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