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黃香蓮/退休歌仔戲演員(台北市)】

 


離開舞台,褪下歌仔戲衣衫已經七年餘,這七年我自在學習,雲遊四海,但依舊關心昔日歌仔戲的前輩們以及老朋友,尤其是關懷歌仔戲的文化傳承。

近日在報端閱讀到學者提出,歌仔戲民間劇團生存不易,政府必須用心輔導,幫助民間劇團生存,因之對於教育部提撥經費,支持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成立附屬歌仔戲團,頗有微詞。身為歌仔戲的演員,深深了解民間文化生存之不易,對於政府應當主動扶植民間劇團的見解,的確認同。

不過若是以扶植民間劇團,而來反對教育單位成立附設的歌仔戲團,個人卻以為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不可以混為一談。

百年來歌仔戲以師徒制土法煉鋼的方式訓練,過去民間歌仔戲團的演出也是隨著廟會以及慶典遊走,為了配合需求,演員們多以即興的方式表演,舞台的演員忙著演出,根本沒有閒暇思考其他,例如,舞台的演出品質、戲曲的精緻、文化劇情的考證、音樂、燈光等等;雖然歌仔戲因為演出親切,但是卻離精緻經典甚遠,歌仔戲的演員也不受社會階層尊重。所以,民間一般人才有一句俗語說:父母沒捨賜(很可憐),才會讓子女學唱戲。

今天,政府願意補助經費創辦學校的附設團體,這是歌仔戲新生代能夠專心學習訓練的一個良好機會,例如在台灣京劇的教育四、五十年不斷,其人才濟濟,無斷層之憂;反觀歌仔戲,卻是老成凋謝,不勝噓唏,令人感嘆。因為教育是提升與養成演員的根源,如果政府願意資助,讓有興趣的年輕人進入學習領域,是歌仔戲延續、提升的一大良機。

文化的傳承是一代接一代,我雖然已經自舞台上退休,但卻深深了解民間劇團生存的窒礙艱難,這個源生於台灣的劇種,現正面對現代快速文明的挑戰而備受威脅。

回憶昔日作為專業演員的歲月,一心學習,勤讀書、拜師傅,清晨四點不到,就到新公園練功,當時渴望成長的艱辛,歷歷在目,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學習歌仔戲的窗口。

幾年前,原本要成立國家歌仔戲團,可惜未成,今日,台灣戲曲學院要成立附設歌仔戲團,延續薪火,除了讓有興趣的年輕人進入外,演藝工會理事長康凱提議,可以藉此提攜歌仔戲演員的子女進入接受專職訓練;這個建議,我非常同意,因為只有專心專業地訓練下一代,才能提升品質。

文化的深耕必須仰仗不斷的進步,目前台灣歌仔戲團的生存不易,也在於長期缺乏教育投資,而不是沒有計畫性的給予一些補助。保護文化與教育生根是可以並行而不悖,而且基本上是相得益彰,所以學校附設劇團的存在,是絕對需要的。



【2007/01/1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