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8
採訪/黃哲斌,整理/黃哲斌
戲還未開演,歌仔戲團後台就是人生百態的縮影。
一道布幕,隔開前台後台;一座竹架,分出台上台下,除了熱鬧上演的戲碼之外,舞台前後,往往藏著更真實的趣味人生。
談起後台人生,家住台南的謝惠秋滿是童年記憶。小時候,她家附近有一對親戚,夫妻都是業餘歌仔戲演員,先生白天是殺豬的屠戶,晚上演武生。只要相熟的戲班缺演員,夫婦倆就會幫忙上場,由於他們沒有子女,特別疼愛謝惠秋,常騎著野狼機車,載著她去演戲。
戲班小孩 不時充當臨演
身為五年級生,謝惠秋回憶,「當時我才三、四歲,到了後台,就坐在文武場旁邊,看著小生小旦畫著濃妝,大家一起吃大鍋飯;有時候她們會敞開戲服餵奶,有時候扯開喉嚨罵小孩,戲台前在演忠孝節義,後台跟普通人家裡沒兩樣」。
謝惠秋還記得,戲班裡的小孩子耳濡目染,聽久了幾乎都會唱,有些小角色臨時找不到人,就會拉自己的小孩「上來頂一下」,從此走上演戲一途。
她印象最深的是,戲班裡人際互動很微妙,「有個演員的小孩,偷了另一個演員的錢,被查到後,他父母把他綁在戲台柱子上,刻意用皮帶抽給大家看,因為群體生活裡,很忌諱為別人惹來麻煩。」
至於台前的互動,同樣充滿人味。為了經營人氣,頭牌小生在台上演戲時,有時會朝著台下的熟客拋媚眼;或是開演前,穿著戲服在台下與粉絲寒喧,歌仔戲迷劉伯姬說,「中場休息時,演員甚至會找相熟的媽媽級戲迷,手牽手一起上廁所」。
經營人氣 拋媚眼忙哈啦
六年級生的劉伯姬指出,當前外台戲的幾個「天團」:明華園天字團、春美、秀琴等,只要有演出,台下一定會有固定報到的忠實觀眾;為了追戲,她自己就曾從台北趕到台南,「秀琴當晚演出的廟口沒有廟埕,只能在路旁搭一個小小舞台,但台下照樣擠爆觀眾,而且站到馬路上,塞滿這一側的車道」。
這類被稱作「民戲」的酬神戲,通常不按劇本演出,演員會隨興與台下互動,劉伯姬說,「武生耍槍掉在地上,尷尬笑一笑再撿起來,觀眾也跟著哄堂大笑;或是演員臨場加台詞,製造笑果」,甚至偶爾忘詞,會問觀眾「我剛才說我自己幾歲?」台下就會齊聲大喊:「二十一歲」。
賞金貼布幕 一場收10幾萬
當紅的劇團,除了台下的人氣,台上的賞金也是重要指標。只要有觀眾打賞,戲班就會將鈔票黏在紅紙上,然後一串串貼在戲台布幕上,甚至有用百元大鈔紮成的紅色「鈔票花」,現場獻花給偶像;台上則會唱名「感謝親友某某某賞金若干」,「我曾數過,一場賞金可能多達十幾萬元」,劉伯姬表示。
網路時代裡,台下戲迷也隨之進化,有些歐巴桑級戲迷,會學習用單眼相機、影像剪輯,拍下偶像劇團的影片或照片,貼在YouTube及噗浪給同好參考;國藝會的歌仔戲部落格「好戲開鑼」,也因連結這些網路戲迷,獲得二○○七年的華文部落格大獎。
從過去到現在,從實體到網路,後台的人生,台下的百態,都是一幕又一幕的精彩故事。
資料來源:「民國99 台灣九九」看戲一百年 中時電子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