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
這麼長時間了,竟然沒有肯到有人寫<大漢春秋>的劇評.那我就抓緊拉.
劉徹—漢武帝—一個古代史上唯一能與秦始皇媲美的千古一帝.有著一位傳奇般的母親,(劉徹的母親王夫人,本位前王後裔,是在出嫁後才又進宮的,卻得到了漢井帝的喜愛.)驕悍的岳母,善妒的妻子.儘管如此,從漢武開始,帝王有了年號,後妃有了等級……
<大漢>中,從 4徹出生演起,一直到老年(劉徹死時68歲所以此出所說老年指40以後.)這是一個跨度很大的演出,短短39集香蓮姐就表現了他從幼稚到清純到成熟到老道,說到這一點,本不想多說,突然想到大陸的<大漢>由於各種原因只有20集.
一出場,打打鬧鬧,活潑可愛,鬧的老太監束手無策.鏡頭一轉,樹上已是少年,眼神多了一分安寧,思想卻是稚氣未脫的.再一想細看,他已成人,舉止之中從容不迫,鬥雞走狗,風花雪月.
香蓮姐的演技,太多人說過了,有目共睹.唱腔及曲調應用說的也多了.至於香蓮姐戲劇的另一個亮點—演員卡司,三台的大彙集,也是沒的說的,精彩.
我記得有人說過現今在研究戲曲的大多數是搬用西方音樂理論在做研究,我不知道說這話的人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說的,或許他並沒有學國理論,也並不瞭解情況.中國的音樂(當然指傳統音樂包括戲曲),大多是單一表現形式的,和聲性是很少的,所謂音樂理論,主要(單指與歌仔戲能夠得著邊的)指和聲\音樂基礎理論和音樂混響等方面.民族樂器中很多樂器是演奏不出和聲效果的,而理論基礎討論調性\音樂構成本質,民族音樂均是五聲調式,這在西洋樂理中早已有了很詳細的歸納了.音樂混響呢?戲曲中所能使用到的樂器合奏遠小於交響樂等,如果真的要出幾本書的話,那也不過是把別人書中我們不需要的刪掉罷了.
況且在傳統音樂中並不注重音樂混響效果,大多是單樂器的演奏,戲曲亦是如此,早期的伴奏極為簡單,之所以在後期能有如此大規模的後臺也吸收了西方不少音樂元素.
哈哈,看來又說遠了,從<大漢>說到吸取音樂研究,就此打住.香蓮姐的戲曲中包羅萬像,吸收了不同劇種\音樂的精華融入已己.當然,在前進的過程中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用心足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