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
在所有的舞臺戲中,<寶蓮燈>是看的最多的.主要因為它整體效果非常好,服裝\燈光\唱曲等搭配都相當完美.但我最喜歡陳世美那種百口莫辯的感覺,蝴蝶是最愛,但接觸時間不長(大陸難買).
<寶>一開場每個人都有一段舞蹈,精彩的開始.三聖母那張大掛像,他們精美的服飾都讓人眼前一亮,香蓮姐的出場,出乎意料的從台下走了上來,水袖一甩,眼神一晃,亮相也經典哦.
一人分飾兩角,先是善於調情的小生,後是孝心感天的十歲孩童.香蓮姐的小生還用說麼,她的強項就是風流小生拉,迷翻了多少觀眾.後面一段打戲,香蓮姐在台下練了多久,每到台後還要邊補妝邊加強,努力做好每一個細節,這就是嚴謹的香蓮姐.
其實我學了12年的表演,只不過所學是器樂表演,注重感情的傳達.而戲曲的表演包括了感情的表達及肢體動作表現.我們通過聲音來傳送情感,他們除了聲音還要動作.形態表演是通俗的,看著舒服\有感覺就是好的.聲音的藝術卻不同,所謂音樂無國界,聲音是非理性的,說不出道理,但也是最易懂的.閉眼傾聽,香蓮姐那並不粗糙有略帶沙啞的聲音,很獨特.
知道香蓮的第一刻是聽她唱”送君別”:如此選妻太可笑,無可奈何看窈窕.世上佳人本稀少,園中並無美多嬌.那一瞬間,我被她迷住了,搬了張椅子在電視機前開始了我的戀香之路.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形容她的聲音,句句高亢入耳,字字顛而不破.
直至演<寶蓮燈>,香蓮姐比演<寶貝>時胖了一些,但聲音也渾厚了,縱使是舞臺戲,體力消耗大也絲毫不影響唱腔.圓潤完滿.說來每個人的聲音都是很美的,只是在聲音的縱向組織上不同產生了聽起來效果的不同,也就是為什麼同一段詞調不同人唱出來效果不同.香蓮姐的唱法在抓准了曲調的橫向發展(既旋律的準確性)外,縱向的搭配也增加了她的美感.或許很多人不瞭解,一直說縱向,這我也說不出理論,就是在發聲的時間控制,音高控制,顫抖頻率等方面,這些東西並不是說用儀器來測量,只要在於天生的條件,後天的練習,當然最重要的是悟性.旋律只要你不是五音不全一般都抓的住,而這個感覺就在於你對音樂的理解與付出了.
那日很有幸親自到華山跑了一趟,看了沉香劈山處.雖然這是個神話,但我寧願相信它是真的.華山很美,很險.(一路爬的我心驚膽顫的)很巧.華山五個主峰的位置恰似一朵蓮花.
不知道如何表達咯,心中千般萬般的滋味.書到用時方恨少,此香只應天上有,人間難的幾回留.願香迷們珍惜身邊每一個細節.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一旦熱愛藝術,什麼奉獻也都不難.我沒有什麼可奉獻的,只以一片誠心,見證日月,見證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