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算算到蘇州,已經有四次。每次到蘇州總要重訪名園,重上虎丘。一上虎丘,便想起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一站上虎丘千人石,便想起中秋月夜,綿亙明清兩代數百年的曲會盛況。
 
 明武宗正德年間某個中秋夜晚,名滿天下的康狀元(海)、王文選(九思),曾在千人石上,語參秦音,曼聲婉折的以一曲琵琶,教吳人嘆服絕技。袁宏道在他的遊記〈虎丘〉裡,張岱在他的筆記〈虎丘中秋夜〉裡,都因為描述虎丘中秋夜的唱曲盛會而成為小品名篇。在他們筆下,蘇州人每到這天便傾城而出,無論貴賤賢愚、男女老少,都登上虎丘來。人人衣著鮮麗,從千人石上至山門,「重茵累席,置酒交衢,櫛比如鱗」;而且「席席徵歌,人人獻技,南北雜之,管絃迭奏。」可以想見萬眾同樂熱鬧喧囂的樣子。可是到了夜深人靜,只剩洞簫一縷,與歌聲相引;終於月孤氣肅,「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串度抑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針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唯有點頭。」這時在場點頭的尚有百十人。
 
 像這樣的虎丘中秋曲會,論場面論時間都可以說空前絕後,絕無僅有。這其間雖有大吹大擂的下里巴人,但更有引商刻羽的陽春白雪。試想月到中秋分外明,虎丘山上,金風送爽,人人懷抱中分得一分明月,天上人間兩團圓,此時此際,下里巴人也好,陽春白雪也好,雅俗同賞,豈不賞心樂事!
 
 而今年的中秋佳節,國家戲劇音樂兩廳院想要利用其廣場使國民同樂,乃委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企畫承辦。我們想到延續三百餘年又已斷絕兩百多年的虎丘中秋曲會,何不使之再現於中正紀念堂廣場。廣場上觀光局十年的元宵燈會,年年使得百萬人同歡。而良辰美景,中秋逾於元宵,倘能師法虎丘遺意,音樂無論古今中外,歌聲不拘精粗高低,招朋引伴、扶老攜幼,親友列坐一席,布置於廣場上、池水邊、林木下、迴廊裡,十番鐃鈸,漁陽摻撾,遏駐白雲,雷轟鼎沸,動地翻天都無所謂,只要大家高興、大家歡樂就好。
 
 然而基金會也要在兩廳院之間,搭起妝點節慶的舞台。請來京劇名腳唐文華、陳美蘭,豫劇皇后王海玲,北管國寶級的「亂彈嬌」,歌仔戲界享盛名的廖瓊枝、黃香蓮、張孟逸,高甲戲碩果猶存的陳秀鳳,以及韻味秀出的福佬歌謠楊秀卿和客家歌謠賴碧霞等各展絕活,而由女包公王海波和河洛台柱許亞芬主持串場。我們希望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將民族音樂、鄉土心聲響徹雲霄。那麼中秋夜晚的兩廳院廣場,不止可以媲美元宵,而且可以賡續虎丘的風雅,凡我國人,何樂而不共襄盛舉呢?


【2001/10/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